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动态 > 景区动态

【媒体看石林】人民网:“石头”里的“国际范儿”

作者:  来源:“石林融媒”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5-08-06


当下,云南石林风景区正迎来一场发展质变。当地依托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避暑游,深挖民族文化、非遗产品等拓展景区多元业态,带动周边村落发展旅居产业……石林,正从传统的“门票经济”模式中突围,阔步迈向兼具“国际范儿、文化范儿、学术范儿、少年范儿”的全域旅游新天地。即日起,人民网云南频道推出系列报道,通过文字与镜头,呈现石林景区文旅转型的生动实践。




小学毕业那年,彝族少年刘永新从村里出发,走了20多公里路,第一次进入云南昆明石林风景区(以下简称“石林景区”)。那时鲜有游客,奇石耸立,石头缝间曲径通幽,“就像迷宫,好像永远也走不完。”


石林的雄奇让年幼的刘永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后我把石林的故事,讲给每一个远道而来的人听!”1997年,刘永新回到石林景区工作,成为了一名英语讲解员。“欢迎来到阿诗玛的家乡,这是我们彝族人生活的地方。阿诗玛是彝族民间最美丽的姑娘,也是自由幸福生活的象征……”这是刘永新常用的讲解开场白,也为外国游客开启了解石林的大门。游览完石林景区的经典路线,全程需要近3个小时。刘永新几乎每天上午走一趟、下午走一趟。近30年,他踏遍了景区的每一条石径,成为公认的“活地图”。


“一开始接待外国团还比较拘谨,怕发音不准,也不敢和游客互动。”刘永新虽是旅游英语专业出身,但口语一直是他的短板。工作之余,只能自己补课,一边练习口语,一边四处查资料,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习俗。“在尊重对方的同时,充分展示我们自己的文化。”


为了提升多语服务能力,石林景区也下足功夫,强化专业支撑。2024年,景区启动的“讲解员素质技能提升三年行动”,评定五星级讲解员2名、四星级31名、三星级164名,提升了队伍的专业化、国际化水平。


刘永新成为一名四星级讲解员。每次,当他站在石林景区最具代表性的阿诗玛石像前向外国游客介绍时,总不忘加入一些彝族的民俗故事。火把节的热烈、三弦舞的欢乐、阿诗玛和阿黑哥的动人传说,都是他引以为傲的文化宝藏。


外国游客在挑选石林文创纪念品。


人民网 尹馨摄近年来,石林景区境外游客接待量呈现持续增长态势。2023年,景区接待境外游客28192人次;2024年接待量跃升至63602人次,同比增长126%。今年截至7月20日,石林景区已接待境外游客73307人次。


“过去以欧美日韩游客居多,随着免签政策推出,这两年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游客增加了很多。”刘永新说。


为适应越来越国际化的发展趋势,石林景区不断优化多语导览系统,在景区关键区域系统设置涵盖英语、日语、韩语等多语种标识牌与游览导图,有效消除语言障碍,为境外游客提供清晰、便捷的自主游览指引。此外,景区还创新推出多语种定制文化体验等特色旅游产品,让境外游客能够更深度地感知彝族文化精髓与中国传统文化。


身着彝族传统服饰的刘永新,总是乐于向外国游客展示衣襟上的彝绣:“看,彝族姑娘把大自然的美好都绣在了衣服上。”


每当听到游客由衷地称赞时,刘永新心里那份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夸石林,那就是在夸我的家乡。希望通过我们的热情服务,让全世界都看到石林的美。”


“传统的斗牛、摔跤比赛,激情的火把节……除了阿诗玛,我们的文化里还有更多值得挖掘的宝藏。”刘永新希望,绚丽的彝绣图案、独特的民俗故事能变成更多精美的文创产品,让远方的客人带走这独一无二的“石林记忆”。



滇ICP备15008403号 版权所有:云南石林旅游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盛威时代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9-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滇公网安备 53012602000141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19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