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动态 > 景区动态

大气石林的转型升级

作者:曈曈 罗霞  来源:云南网  发布时间:2012-03-31

石林风景区管理局供图


如果要说“十一五”石林旅游的变化在哪?相信大多数人都可以直接感受到:过去,只能游览大小石林;现在,还可以逛乃古石林、李子园箐、步哨山、万年灵芝等景区。过去,一眼望去满眼都是石头;现在,除了石头,还有恰到好处的花木园林点缀、人性化的游路及服务设施,让景区更生态、更美丽、更舒适。是的,如今的石林生态之美令人陶醉,奇峰异石与旱生特点的植被相映成趣,既有雄奇阳刚之美,又有阴柔妩媚之幽。走进石林,犹如走进“喀斯特”王国。

日前,记者从石林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了解到,在“十一五”期间,石林紧紧围绕“创建世界一流景区,打造国际旅游胜地”的目标,强力推进旅游品牌创建和转型升级,在铸造品牌方面有重要突破,带动石林景区作为云南旅游龙头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

数据越

创世界一流景区目标基本实现

近年来,石林彝族自治县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市相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紧紧抓住省、市旅游“二次创业”和现代新昆明建设契机,围绕“创建世界一流景区,打造国际旅游胜地”目标,强力推进旅游品牌创建和转型升级,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石林在获得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首批国家地质公园和首批世界地质公园等景区品牌的基础上,又获得了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和彝族撒尼民间文学《阿诗玛》、《撒尼大三弦舞》、撒尼刺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7项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基本实现创建世界一流景区的目标。

据相关数据统计,“十一五”期间,石林县年平均接待海内外游客300余万人次,较“十五”末期增长21.2%;其中,石林风景名胜区年平均接待游客259.6万人次,较“十五”末期增长17.1%。全县年平均旅游综合收入12.1亿元,较“十五”末期增长133%;石林旅游业对县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达35.65%,在全县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超过15%,推动了全县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强了财政经济实力,促进了全县经济和社会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确定方向

“12345”旅游国际化发展战略

在打造品牌建设、凸显石林景区特色的基础上,石林提出并实施“12345”旅游国际化发展战略,突出“旅游立县”和“创建世界一流景区,打造国际旅游胜地”的目标,进一步明确旅游业在全县的主导产业地位,为石林旅游找准发展方向。

据了解,“12345”旅游国际化发展战略即“确定一个目标,实现两个转变,构建三个旅游圈,实施四个战略,实现五个突破”。其中,确定一个目标,指的是创建世界一流景区,打造国际旅游胜地。实现两个转变,指的是实现从单一的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度假、康体、生态、科考、会展综合型旅游转变;实现国内名牌向国际名牌转变,进一步扩大石林知名度。构建三个旅游圈,指的是以石林胜景和石林古城为中心,形成石林旅游核心旅游区;以石林风景名胜区为中心,带动乃古石林、长湖、大叠水等9个景区景点的发展;以石林为中心,辐射宜良九乡、陆良彩色沙林、泸西阿庐古洞、丘北普者黑、弥勒白龙洞,形成滇东南喀斯特旅游胜地。

实施四个战略,一是实施品牌化战略;二是实施特色化战略,突出自然特色、文化特色、生态特色,深度开发休闲、度假、康体、科考、生态、会展旅游,提高旅游业综合效益;三是实施多元化战略,用新理念、新机制、新措施推进旅游业的大发展,实现融资方式多渠道、旅游产品多样化、宣传营销多形式,吸引游客多层次;四是实施产业化战略,延长产业链,开发新的旅游产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全县最具活力的主导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实现五个突破,指的是在展现彝族撒尼风格风情上实现新突破;在创新体制机制上实现新突破;在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上实现新突破;在生态保护和园林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在宣传促销上实现新突破。

目前,在‘12345’旅游国际化发展战略中提到的‘品牌化战略’,石林已经基本实现。而这一顶顶戴在石林头上的桂冠,为景区招来八方客,带动县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长足发展。在石林看来,值得总结的是,品牌的创建使景区在创新管理、转型升级、生态文明方面伸展出更多新的思路。


多管齐下

科学管理助推景区改造

石林是云南的老景区,如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随着石林管理体系的科学化、规模化,这也有力地推进了景区建设工作的转型升级。据介绍,石林在景区改造工作中累计投入资金10多亿元,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建成石林新游客中心,完成大石林景前区和小石林歌舞表演场区域整治工程;完成石林中路景观大道扩建工程和石林景区供水工程;启动了数字石林建设,数字石林项目总投资已达4000余万元,建成了景区信息监管、视频监控、SOS应急求救、石林旅游网、旅游会员管理等系统的信息化调度指挥中心。开创了云南省第一家人防、技防相结合管理景区的先河,被国家建设部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数字化建设全国试点单位”,被国家科技部列为“数字旅游服务示范工程”八家试点景区之一;完成了李子园箐、步哨山、万年灵芝景点改造扩容并对外开放,游览面积由原来的4.12平方公里增加到现在的12平方公里;完成了乃古石林世界自然遗产展示地环境整治、景前区建设和生态修复并向游客开放。

至此,石林游客的游览时间从过去的1个半小时至3小时延长到现在的3个半小时至5小时。同时,高起点、高规格规划建设石林旅游服务区,石林狂欢之都、石林旅客服务中心、喀斯特地质科研博物馆等旅游重点配套项目也在顺利推进中。

发展无止境

全力推进新项目

经过几代石林人的不懈努力,石林已经形成了健全的科学化、规范化、国际化、标准化管理的体系,当我们在解读地球演化历史传奇,共享地球一万年的世界奇观之余,石林旅游正在大步向前。

追求无止境,石林旅游的发展也需要不断拓展新的空间,才能够使石林旅游业获得快速增长,创造出让石林人自豪、让世人瞩目的巨大成绩。近年来,景区一直十分重视调整优化空间布局,构建“1341”旅游结构,通过借外力、借外脑,千方百计推进项目建设。

石林风景区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们:“1341旅游结构指的是一心、三带、四片、一环,其中‘一心’以石林喀斯特地貌景观为特色的石林主景区和以休闲度假、餐饮购物、接待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石林旅游小镇组合而成的石林观光度假区。‘三带’以石林大道为轴心,连接北大村和板桥镇,形成石林城镇景观轴,构建城市休闲产业带;以九石阿旅游专线为轴心,融合文化产业、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等,形成产业联动发展的民族文化旅游经济带;以鹿阜古镇为依托,以巴江为景观轴,开发‘一江两潭八景’, 形成巴江沿线观光休闲、文化体验经济带。而‘四片’则是以乃古石林世界遗产展示地为载体,以台湾农民创业园观光农业为平台,以石峰寺宗教文化为辅助,融地质遗迹、生态农业、宗教文化为一体的乃古石林自然遗产展示地和生态农业观光片区;以瀑布、溪流及沟谷生态环境为景观特色的户外刺激性体验的大叠水户外体验片区;以优美的喀斯特湖山景观为主体特色的长湖康体休闲度假片区;以圭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休闲、宗教文化、红色旅游为主体,融合撒尼民族文化展示的圭山生态旅游片区。最后,‘一环’以石林主景区为中心,辐射四周,依托九石阿旅游专线和县内公路,串接各景区、景点、村寨,形成石林喀斯特自然风光和阿诗玛文化风情自驾车旅游环线。”而此景区空间布局结构的优化和实施,将为打造国际旅游胜地奠定坚实的基础。

据悉,从目前至2015年,石林景区预计接待游客达400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6.2亿元;全县旅游接待突破64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3亿元,建成云南领先的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力争到2015年建成4个国家3A级以上的景区景点,努力打造新的旅游增长极。并围绕旅游六要素,催生一批旅游新业态,逐步建立起涵盖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全域型、多层次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项目,打造一批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休闲农业等乡村旅游精品。同时,积极融入云南省滇东南喀斯特山水文化旅游区建设、西南六省、“9+2”和东南亚等旅游圈,构建跨区域、跨国界的旅游产品。

2016年至2030年,石林将通过10年至20年左右的时间,建设一批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经典文化旅游产品,全面实现观光型旅游向复合型旅游的转变,文化石林的整体品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滇ICP备15008403号 版权所有:云南石林旅游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盛威时代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9-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滇公网安备 53012602000141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190072